位置: IT常识 - 正文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你已经)

编辑:rootadmin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沟通是有效的,其实未必如此。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很出色,工作也很尽责,但是效率总是很难得到提高。问题出在哪儿呢?
  
  很多时候,其实跟能力和责任心无关,而是出在沟通上面。事实上,真正高效、顺畅的沟通,是非常少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都存在一种情况:
  
  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熟悉;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认可。
  
  我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他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评价是什么,他会怎么理解我的描述,针对这个问题,他会想到什么解决方案?
  
  这样,当我们跟别人沟通时,就会不自觉地、大量使用我们习惯的用词和观念,向对方传递信息,而完全不管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这就导致了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损耗和扭曲,出现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客户说“这个LOGO再大一点”的时候,他表达的是什么呢?他想说的,肯定不是“这个LOGO再大一点,整体的平衡感和视觉效果才会更合适”,而是“这个LOGO能不能更大一点,让我们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设计师没有理解这个含义,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反复多次地对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进行微调,在这个基础上再微调LOGO,达到不破坏整体平衡感的效果——显然这并不是客户想要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而如果设计师理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那么,他就可以采取许多“尺寸”之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将LOGO换个颜色?能不能将LOGO的位置调整一下?能不能周围的元素弱化一下,来突出这个LOGO?等等。
  
  在许多公司,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运营无法理解为什么产品把需求否了;产品无法理解为什么研发实现的功能跟他要的就是不一样;设计师无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么风格;AE无法理解创意为什么一直拖稿;创意无法理解为什么客户就是不满意;老板无法理解给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这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沟通成本”。如果一项工作,2个人花12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给4个人,是不是只需要6小时?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未必会比12小时缩短多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原因就是因为,人多了,需要对接的信息也多了,彼此的沟通成本也急速上升——因为每个人都要跟其他所有人进行沟通。如果2个人的沟通成本是n,3个人就是3n(AB,AC,BC),4个人就是6n(AB,AC,AD,BC,BD,CD)。
  
  如果这些沟通过程没有很好地完成,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的意外。比如,小明本来应该在收到小红的邮件之后,立刻进行处理,但是他没有得到这个信息,导致邮件在这个环节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来已经做好了一份表格,可以改一改直接用在别的任务上,小红不知情,导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样一个要求,小明和小红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两个人做出来的东西整合不到一起……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别小看这些细节,大量的这些意外积累在一起,常常就会导致一个项目十天半个月的延误。这不仅仅是项目经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注意的问题。任何涉及团队协作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你要学会跟别人有效地沟通。
  
  对方也许只讲了50%的话,但你能理解到对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后把事情做到位。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通常具备这样的素质:
  
  他们未必在任何事情上都有过人的能力,但是他们考虑得特别周到,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很多事情在他们手中,总是会省心很多。
  
  在团队里,这就叫做默契。许多习惯了“按部就班”方式的人,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心态。
  
  这样一来,只要双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就势必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返工、修改,乃至于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沟通以及自省,其实就是一种修正机制。它可以使你在开始工作之前,确保将双方的理解调校到同一个方向上,从而事半功倍。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不同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因为视角和层次的不同。做一个方案,执行者会去想:这个方案要怎么引入,这里的文字要怎么表达,这里用什么图表会更有效?而运营的主管可能就会想:这个方案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传达出了最重要的信息?总监则可能会想:这个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战略和方向?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诸如此类。
  
  所以我曾经提到过: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不但对同事的工作要有了解,对跨部门的协作者、上级,都要有所了解。
  
  这样一来,当你跟别人对接工作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会如何理解你所说的话;会如何评价问题的优先级;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及,他所作出的这些理解和反应,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这也是我对新人一向的要求。每个新人入职,我都会对他们说,在完成手头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去理解你的团队伙伴和负责人的工作。不懂就问,还不懂就再问,问完自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个团队的目标、进展和工作方式,你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个职位上做久了,你的目光和思维就会被限制住:你会习惯用这个职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自己出发,建立对问题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动地跳出这个框架,从更高的高度去鸟瞰,才能提升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jiuchutong.com/zhishi/2271.html 转载请保留说明!

上一篇:“免费营销”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杀敌用不好自杀(免费营销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关于推广个人博客的经验 (推广博文)

  • 申请渠道门户网站是什么意思
  • 什么情况才能开专票
  • 会计所得税分录?
  • 所有者权益分配流程
  • 先收到发票还未付款怎么做账
  • 主营业务怎么计算
  • 税控减免税额如何做分录
  • 非营利组织免交的增值税转入哪个科目
  • 咨询公司所得税税负率是多少合适
  • 营业外收支计入哪里
  • 补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 物流运输企业增值税税负
  • 期间费用包括资本公积吗
  • 工矿区城镇土地使用税
  • 应交房产税通过应交税费核算吗
  • 付出的房屋押金可以退吗
  • 个人所得税多缴了可以退回吗
  • 企业拆迁补偿款要交哪些税
  • 购货发票未到
  • 迁移税务需要带什么资料
  • 调整薪酬结构
  • 土地使用税能计入土地转让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吗
  • 公司给个人买的意外险个人有权利查吗
  • 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什么科目?
  • 出口货物免抵退申报明细录入怎么填
  • 建筑安装预缴增值税
  • 分公司需要核准名称吗
  • 用友t3新账套总账设置
  • 招待费报销制度规定
  • 季度所得税缴纳时间规定
  • 系统托盘开不开
  • 公司出租房屋租金由承租方本人支付
  • 外汇关闭时间
  • kaggle官网注册
  • 材料暂估入账
  • threejs loader
  • 隐藏在草丛里
  • Zend Framework+smarty用法实例详解
  • php正则表达式匹配链接
  • PHP HTTP 认证实例详解
  • 普通发票收款人填管理员可以吗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区别
  • mysql查询数据库前五条信息
  • 发票丢失如何处理入账
  • 减免税款的会计分录当月做吗
  • 承兑汇票私人贴息双方都违法吗
  • mongodb添加数据库
  • 辞退补偿金的标准
  • 2020年附加税减免怎么填报表
  • 福利费与工会经费使用区别
  • 什么是应收账款保理
  • 在linux系统中
  • xp系统 控制面板
  • ubuntu怎么说
  • fedora最新版本
  • Win8.1如何能将任意文件隐藏到普通图片中例如JPG图片
  • Linux系统网络配置
  • ubuntu 14.4
  • windows7调制解调器在在哪里打开
  • win10系统打不开jpg图片
  •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设置防火墙开启ssh远程端口的方法
  • win7旗舰版显示不全屏
  • win7 win10 win8
  • url什么意思啊了
  • 家用电脑是什么机型
  • 用360可以装win7系统吗
  • linuxmint设置中文
  • node .js
  • JavaScript中对象方法的创建
  • nodejs初始化
  • shell 替换文件中匹配的内容
  • windows配额
  • 深入理解typescript 豆瓣
  • nodejs require
  • window.onerror()的用法与实例分析
  • android 标签栏
  • javascript调用c语言
  • js判断怎么写
  •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是什么意思
  • 小规模纳税人改成一般纳税人怎么改
  •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图片文字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邮箱:opceo@qq.com

    鄂ICP备2023003026号

    网站地图: 企业信息 工商信息 财税知识 网络常识 编程技术

    友情链接: 武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