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工商财税 - 正文
推荐整理分享营改增地方留存比例改变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希望有所帮助,仅作参考,欢迎阅读内容。
文章相关热门搜索词:营改增后地方税务留存,营改增后地方税务留存,营改增后地方和国家分配比例,营改增 地方税收,营改增 地方税收,营改增地方留成比例,营改增后地方税务留存,营改增前营业税地方留存比例,内容如对您有帮助,希望把文章链接给更多的朋友!
营改增地方留存比例改变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全面营改增以后,*地方留存比例由中央%、地方%调整为中央%、地方%.
从对地方政府的积极影响来看,地方留存比例增加,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权利,不仅能诱使地方积极*,以获得当地经济的更好绩效.亦能促进地方财政*,而不再仰赖中央补助.
从对企业积极的影响来看,*地方留存比例增高,会直接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财政补贴、扶持政策来加大企业的支持.
举例来讲,重庆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地区,当地为了发展经济,*了黔区府发()号文件:
区外企业入驻黔江正阳工业园,给予*、所得税地方留存%-%的财政扶持奖励政策.
营改增以后,*留存部分增长,使得黔江*政策力度加大.势必使得更多的企业愿意入驻到黔江正阳园,由此可看出,地方留存的改变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央地大致五五开
5月1日,营改增将在全国推开,涉及新增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个行业约多万户纳税人,这四个行业营业税占原营业税比重的%,营改增*任务繁重.
4月1日,***就全面实施营改增到国家*、*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表示,全面实施营改增涉及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利益调整,这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而且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统筹做好*方案设计,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是经*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社会的承诺,只能落实,不能走样.
从目前公开的营改增试点办法来看,*和国税*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案,来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今年预计带来亿元规模的减税规模.
除了企业、行业层面,营改增也将触及地方政府利益.对营改增带来的减收效应的测算,在各省年预算报告中都占据重要篇幅.
广东省测算,国家实行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落实普遍性降费等政策,以及可能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办法,将对广东财政带来减收影响.仅"营改增"全面扩围一项就预计减收-亿元.
北京市财政局初步测算,如果年二季度全面推开"营改增"*,将拉低北京财政收入增幅约3.6个百分点.
原本归地方所有、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归并为*.此前四年营改增试点,适用的是过渡政策,即营改增新增*部分归地方所有,但这个过渡方案难以维系.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对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营改增的推开,有越来越多服务业企业从原来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新增这部分企业税收按过渡政策有点分不清.营改增全面推开后,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势在必行.
胡怡建曾根据年(营改增试点前)数据测算,地方营业税和*收入(%营业税加上%的*),与中央分享比例相当,大致就是五五开.但随着近几年,服务业比重上升,营业税增速较快,地方分享比例有所上升.
或引入新分配规则
现在地方分享的%的*,主要根据来源地划归地方,即某省国税部门在当地征收的*,%划归地方国库,另外%归中央国库.
营改增之后,调整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的过渡方案,将引入其他分配机制.据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中央和地方大致保持五五分成的格局,%的*归地方,部分仍然按税收来源地归地方,但另外部分将引入新的分配规则加以重新分配.按初步讨论方案,税收来源地收入可能在%或%左右.
据*数据,年国内*收入3.万亿元,营业税收入1.万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比重达到.4%.
某东部省份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被并之后,短期内难以建立完善的地方主体税种,*将成为第一大税种,要补充地方财力,主要还得在*的分享比例上想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对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很多地方财力出现困难,在当前中央和地方事权结构没有变化的基础上,需要调整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来保证地方政府职责的履行.
假如五五分成,将调整各省利益格局.胡怡建表示,不同省份产业结构不同,比如东部发达省份,服务业占比较高,原来归地方所有的营业税比重较大,按*五五分成的话,可能会相对吃亏.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迈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万亿元,同口径增长5.8%,其中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8%.全国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部分省份财政增收困难,年大致有五个省份财政出现负增长.
某西部省份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渡方案*,还需要中央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近年来,西部省份经济和财政收入与东部发达省份差距拉大,西部省份一方面保民生,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另外还需要加大调结构、稳增长的投入,这些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
这位负责人表示,东部省份发展好,希望能有更多红利留在当地;而中西部省份又希望中央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这就需要中央平衡各方面诉求.
标签: 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jiuchutong.com/gongshang/326817.html 转载请保留说明!下一篇:制造费用科目一定没有期末余额吗?(制造费用科目一定无余额)
友情链接: 武汉网站建设